王地
  對不起,沒關係。不好意思打擾了,不用客氣。這些禮貌用語謙謙之詞,似乎是我們泱泱大國禮儀之邦所為之驕傲自豪的人文美德。但我們也越來越發現,反躬自省、勇於承認錯誤等諸如此類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品質,已經在社會文化更迭變異後,變得越來越少見和稀缺。儒家學說曾提到,君子之過也,如日月之蝕焉。過也,人皆見之;更也,人皆仰之。古時人們都還比較註重禮樂教化勇於認錯,可為什麼今日人們謙卑和低頭的時候卻越來越少,而趾高氣揚,拿架兒擺譜的事越來越多呢?
  人在世上孰能無過,犯錯不要緊,關鍵是犯錯卻不肯認錯,不會道歉,這是為何?科普作家方舟子有解釋:“第一可能是因為面子問題,中國人有好面子的傳統,很多人覺得認錯很丟臉,於是找各種藉口。第二是‘為賢者諱’,為領導、上司、權威等等掩飾。第三,道歉意味著認錯,認錯就可能被追究責任,有人不願意承擔責任,於是不肯認錯。”
  說得有一定道理。中國人向來把一種叫做“面子”的東西看得很金貴。好臉兒愛面子,這一點也是中國人諸多特質里很“閃光”的一處。在當事人眼裡,沒多大的事,我幹嘛還要認錯道歉?尤其是平日里頗有面子的人,更不願意低頭。很多時候,只有當做錯事說錯話的人不道歉會失去更多面子的時候,他才肯道歉,儘管那種不情願顯得那麼明顯。
  比如當年郭敬明抄襲事件,郭一開始無視法院判決,只肯賠錢,就是不道歉,後來迫於壓力勉強致歉,而一些沒有是非觀的“鐵粉”,反而稱贊他“抄也抄得暢銷”,何其怪哉。最近幾天,網友爆料“三亞紅樹林,經濟學家金岩石牽著妙齡女散步”,隨後金岩石通過個人微博回應出軌傳聞,稱“由衷地愧對無辜受傷的妻子”,但微博中短短幾句看不出誠懇的悔意,倒是字裡行間有種“不以為恥反以為榮”的自豪。在這條微博道歉40分鐘後,金岩石又在微博上發表房市觀點,立即遭到網友炮轟,看來經濟學家這段時間的確“焦頭爛額”。
  如何表達歉意是門學問,我們都需要學習。其實,真正的道歉不只是認個錯,它應該是發自內心的悔改,是誠心誠意地請求對方原諒。公眾人物,頂著名聲的光環,更應學會如何向社會致歉。倘若做錯事還吞吞吐吐,避重就輕,那隻會升級公眾的反感對抗和演變出層出不窮的質疑,謊言只會帶來更多謊言,為自己的前途換來更多不利因素,想終止的時候雪球已經越滾越大。此前不乏先例,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當年克林頓發表的道歉聲明。性醜聞曝出後,克林頓立即否認,直到最後才承認“撒謊”,搞得聲名狼藉。最終克林頓才道歉:“我辜負了所有人,包括我的妻子。對此我感到十分後悔。”雖然為風波畫上休止符,但致歉的姍姍來遲令人詬病。
  不會道歉的明星不是好明星。看看柯震東和他的經紀團隊,在吸毒被拘放出來後,第一時間在北京和臺北召開新聞發佈會,柯震東哭得是“內牛滿面”,先甭管以後會不會再犯,起碼人家第一時間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藝術地真誠地道歉。
  從社會學而言,人的成長是和犯錯概率成反比的,所謂“人非聖賢”,那麼,可以邏輯地推論:無論什麼身份、無論什麼年齡的人,都必然遭遇道歉的可能。美國北加州的凱撒醫療保健公司對全公司11000多名員工進行培訓的第一項內容:學習如何向患者和家屬道歉;臺灣強冠企業董事長由於地溝油事件兩度向公眾下跪致歉……其實,我們並非沒有學過道歉的功課,也津津樂道於譬如“負荊請罪”等高難度的道歉技術,但偏偏喪失了“道歉”的良知。
  道歉,最重要的是有誠意。否則,跟死不認錯也差不多。  (原標題:對不起,你沒誠意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ghmyfpyppflm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